
自律神經失調:接受它,才能有效處理它
.
生活中,遇上了自律神經失調,
需要「面對它」、
需要「接受它」、
然後是「處理它」。
.
「接受它」跟「不接受它」,有什麼差別呢?
.
我們來看下面三個例子。
.
#情境一
最近躺著都睡不著,躺好久,怎麼回事?這就是睡眠失眠嗎?
反應A:「我也想睡啊,可就是睡不著,我有什麼辦法,所以我就繼續看手機繼續看能不能睡啊。」
反應B:「睡眠失調表示之前的睡眠習慣是錯的,要睡覺就是要把身體的節奏切換到放鬆模式,我可以做什麼活動來幫助自己放鬆呢?」
.
#情境二
最近身體很不舒服,常常莫名其妙心跳用力,怎麼回事?這就是自律神經失調嗎?
反應A:「啊就是身體很不舒服啊,什麼時候會有症狀?就整天有症狀啊?一直有症狀啊?好好的也會有症狀,真到底是怎麼回事?」
反應B:「原來這就是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聽說症狀出現的時間是有規則的,我有做了一些觀察紀錄,好像都是在睡前、在吃飯前、還有傍晚的時候比較明顯,是跟身體的狀況有關係嗎?
.
#情境三
吃過東西,胃就會脹的很不舒服,喝咖啡也不行,以前都不會這樣啊?這就是腸胃失調嗎?
反應A:「真的很困擾,現在喝咖啡就是會胃痛不舒服,不喝咖啡我又沒有精神,吃東西就不舒服,根本不曉得可以吃什麼!」
反應B:「原來這就是腸胃失調,聽說腸胃失調跟飲食直接有關係,好像吃了麵包會不舒服,還有喝咖啡會不舒服,我暫時先避開這些食物啊。」
.
反應A,屬於「不接受」的狀態。
就是自律神經失調了,就是身體不對勁了,還是用過去的方式過生活,生活持續就是「消耗>恢復」,當然症狀就會持續或是加重了。
.
反應B,屬於「接受」的狀態。
就是自律神經失調了,就是身體不對勁了,表示過去的生活方式,現在已經不適用了,需要花時間去瞭解自律神經怎麼回事,避開一些傷害自律神經的習慣,生活變成「恢復>消耗」,就有機會改善症狀。
.
「不接受它」,一樣還是需要「處理它」,但是用舊的方式處理它,結果還是一樣的。
.
「接受它」,重新認識自己,有些方式不對了,因此,需認識自律神經的運作原則,用對的方式「處理它」,才能得到不同的結果。
.
你一定想要改善自律神經失調,
改善失調的原則就是「恢復>消耗」,
那麼,
你可以做些什麼,來增加恢復,減少消耗呢?
你必須登入才能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