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腦子的設定,你可以更新
.
你有沒有想過,是什麼原因?你就養成了緊張反應?
.
沒辦法,我就是容易緊張。
沒辦法,我就是緊張體質。
我也是千百個不願意啊。
好像腦子就是安裝了擔心APP啊,隨時在運作。
.
所以,到底是什麼情況下,腦子就安裝了擔心APP呢?
.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必須要回答,人類的腦子是如何發育的?
.
大部分的動物,在出生的時候,就像是成年體的幼小型態,例如馬,出生之後很快就能走路,就能夠靠自己行動。但是人類不同,人類有嬰幼兒期,而且時間非常的長,如果沒有其他人類的照顧之下,嬰兒是沒有自我生存能力的,一定需要被照顧,而且需要非常久的時間,腦子才逐漸發育成熟。一般來說,等到18歲,才算是度過青春期,進入成年期。
.
這是屬於發展心理的研究範圍。舉個例子來說,例如數學能力。可能在小三的時候,怎麼教,他就是學不會這個概念,但是等到年級再大一些,到了小六,同樣的數學概念,好像也不用特別教,就突然懂了。
.
「自我意識」也是相同的運作原理。在很小的時候,「自我意識」還不明顯,但是這個時候,就已經被動的接受各種影響,然後,在某一天,好像醒來、就發現,你已經變成某個樣子了。
.
也就是說,在我們還不曉得怎麼回事的情況下,腦子就安裝了擔心APP。
.
可能是爸媽的影響,你也變成了容易緊張,因為你學會,處處緊張,處處提防,好像生活就是理應如此。
.
當你有了自我意識的時候,就已經發現,腦子安裝了各種APP。或者,我們稱之為習慣。
.
如果你是在華人的家庭,你就學會使用筷子吃飯;如果你是出生在印度,你會很習慣各種咖哩香料;如果你是出生在海邊,好容易就學會游泳;這些就是風俗習慣,在你還沒有自我意識之前,你就已經學會了,而且覺得理所當然。
.
但是世界並非理所當然,如果你是日本人,你學會靠左行走,但是有其他人群,開車必須是靠右行走;如果你是印度人,你學會用手吃飯,但是有其他人群,吃飯是用刀叉,用筷子。
.
在你沒有產生自我意識之前,你已經養成許多習慣、你覺得理所當然,但是,這些習慣、這些行為反應,都不一定非得這樣。
.
一開始都是在不知不覺之間,形成了習慣,安裝了擔心APP,但是,我們瞭解腦子的運作方式,我們可以升級APP。
.
改變並非在一夕之間,但是它真的發生了。
.
思考題:
有一些事情,對你來說覺得很理所當然,後來才發現別人根本就不是這樣子。
例如痛經,有些女孩子一開始月經來,都會下腹悶痛,等到某一天上大學住宿舍,才發現室友遇上月經,根本就不會悶痛。
.
你也有過類似的經驗嗎?歡迎在留言區分享。
你必須登入才能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