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詞解釋:恐慌、恐慌發作、恐慌症

IMG_2020-0203名詞解釋:恐慌、恐慌發作、恐慌症
.
怎麼分辨「恐慌」、「恐慌發作」、「恐慌症」呢?
.
「恐慌」是一種擔心感、焦慮感、害怕感、恐懼感。
「恐慌發作」則是非常突然,伴隨非常強烈的恐懼感與不舒服,在幾分鐘以內達到最高峰。重點在於「非常強烈」的恐懼感。
「恐慌症」的嚴格定義,則是必須有過至少1次的「恐慌發作」。
.
也就是說,如果常常覺得「恐慌」,但是沒有達到「恐慌發作」的程度,仍然不屬於「恐慌症」。
.
我們用天氣來做比喻。
.
什麼是「暴風雨」,就是比常還要更大的下雨,假設你住的地方,下雨程度常常挺大的,生活很不方便,就是屬於暴雨的程度。
.
「暴風雨攻擊」,則是定義為「非常強烈」的下雨,瞬間降下非常多的雨,迅速積水,聲勢很嚇人。既然是「非常強烈」的下雨,通常時間不會持續很久,經過一些時間就會緩和下來了。
.
而要看一個地區是不是屬於「暴風雨區」,就要看那裡有沒有經過至少1次的「暴風雨攻擊」,如果常常「暴雨」,但是沒有達到「暴風雨攻擊」,就不算是「暴風雨區」。
.
這是定義的問題。
.
事實上,不管是常常「暴風雨」、還是很強烈的「暴風雨攻擊」,都會造成生活上很大的不方便。
.
所以瞭解這個例子以後,就可以更瞭解「恐慌」、「恐慌發作」、「恐慌症」的區別。
.
問:我常常覺得恐慌,這是恐慌症?
答:在定義上,如果沒有達到「恐慌發作」的程度,就不算是恐慌症。
.
問:我每天都有恐慌發作啊?
答:「恐慌發作」是非常強烈的恐慌感,通常並不會達到「每天」都在恐慌發作,較合理的狀況可能是每天都處在恐慌狀態,當然這是很不舒服的狀態。
如果仍是每天都是達到「恐慌發作」,那是說明一件事,病情嚴重,需要積極就醫。
.
問:我是天生的「恐慌症患者」?
答:「恐慌症」必須有過至少1次的「恐慌發作」,所以不會有人一出生就出現「恐慌發作」,「恐慌發作」都是後來才會出現的症狀,所以從定義上來說,並沒有「天生的恐慌症」。
如果覺得是「天生的恐慌症」,比較合理的狀況是,具有遺傳的緊張體質,容易產生自律神經失調,如果自律神經失調程度常常處在中度以上或重度,就會常常有「恐慌」感。
.
接下來, 請看下面的敘述:
.
「恐慌症」需要有過至少1次的「恐慌發作」。
你可能會常常覺得「恐慌」,但是並沒有達到「恐慌發作」,就不算是「恐慌症」。
在「恐慌發作」以後,症狀緩和了,可能就沒有再出現「恐慌發作」,但是,生活中還是會常常覺得「恐慌」。
「自律神經失調」的人,容易緊張,也容易覺得「恐慌」,但是,不一定會出現「恐慌發作」。
「恐慌發作」就是一次嚴重的「自律神經失調」。
所以,「恐慌症」一定也會有「自律神經失調」。
.
如果你看得懂上面的敘述,
恭喜!你已經可以分辨「恐慌」、「恐慌發作」、「恐慌症」的差別了。
.
對於怎麼分辨「恐慌」、「恐慌發作」、「恐慌症」,還有疑惑嗎?
歡迎寫在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