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受它:接受什麼呢?
.
生活中,遇上了自律神經失調,
首先需要「面對它」,
接著需要「接受它」。
.
然而,如果再仔細發問,到底是要「接受」什麼呢?
.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準備了兩組不同的情境。
.
#第一組
.
1A、昨天傍晚路過彩券行買的威力彩,中了2000萬元
1B、競爭很激烈的工作面試,被通知錄取了
1C、重要的考試放榜了,榜上有名啊
.
#第二組
2A、你已經遠遠離開、我也會慢慢走開、為什麼我連分開都遷就著你
2B、年初訂機票要去日本玩,因為疫情的關係通通取消了
2C、這是什麼奇怪的病啊,我已經看醫生吃藥了,還是整天頭暈不舒服
.
接著,我們來套用「接受」這個概念。
.
(設計對白)
「哈囉!您中獎呦!獎金是兩千萬!」
「不可以!我沒辦法接受!」
.
如果劇情是這樣演的話,我想,我們也會無法接受。
.
所以,第一組和第二組,在概念上有什麼差異呢?
.
第一組,都是我們想要的、期望的結果。
第二組,都是我們不想要的、不期望出現的結果。
.
如果發生的事情,是我們想要的,就不會存在「接受」或「不接受」的想法。
.
需要我們「接受」的事情,就是那些,我們不想要的、期望不要出現的結果。
對你來說,就是「不好」的結果。
.
雖然不想要、是不好的結果,
但是,它就是發生了,就是在現實上發生了。
.
面對這些不想要的結果,
你會生氣、你會厭惡、你會沮喪、你會難過、你會不舒服、你會有各種情緒,
各種情緒,都是可以的,情緒就是訊號,
然後,
在這些情緒的背後,
還是存在著一個現實,你不想要的結果,它就是出現了。
.
所謂的「接受它」,
就是接受,有些你不想要的結果,它就是出現了。
你必須登入才能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