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痛與心理治療:後篇

腳痛與心理治療:後篇
.
請問,我目前腳痛,需要做心理治療嗎?
.
心理治療,應該是處理心理的困擾,
焦慮啦、憂鬱啦、自卑啦、害怕失敗、害怕被拒絕,
等等的狀況。
跟腳痛有什麼關係呢?
.
每一個人,
都是有身體的部分,屬於生理因素,
也有心理的部分,
腳痛,看起來,是身體受傷,屬於生理因素,
如果反覆腳痛、常常腳痛、腳痛不會好,
都代表著某種訊號,
當然也可以從心理因素方面來探討。
.
心理治療,通常以談話為主,
藉由探索當事人的想法,
來瞭解情緒、信念、想法、行為之間的關係。
.
心理治療不是算命,
不會直接給你一個解釋,喔,你就是怎樣怎樣所以會腳痛,
.
所以當事人的自我覺察很重要。
心理治療需要當事人主動且積極的參與,
而不是被動的等待一個答案。
.
心理治療也不是聊天,
聊天就是天南地北,想到什麼就聊什麼,
心理治療看起來像是聊天,
但實際上心理治療比起聊天要複雜多了。
.
一般聊天的對象則可以是任何人,藝人、政治、八卦、疫情,
而心理治療的主角,是當事人,
一般聊天則是兩個人你一言我一語,
而心理治療的關鍵是當事人怎麼想、怎麼感覺、怎麼做,
每個人都可以跟人聊天,
但是要做心理治療,則是完全不一樣的概念。
.
回到昨天的例子,
如果有一個人,常常腳痛,
排除許多因素,都找不出原因,
於是接受建議,進行心理治療。
.
一開始,好像就是聊天,
講生活,可能夫妻常常爭吵,但也還好,
一些工作壓力,但也還好,
擔心小孩子的問題,但也還好,
但是,慢慢當事人發現,
腳痛的時候,好像都是跟夫妻吵架有關係,
慢慢當事人又回想起來,
小時候,爸媽也是很常吵架,
當爸媽吵架的時候,小小年紀的她,很害怕,又不知道怎麼辦,
結果有一次爸媽吵架,她剛好不小心跌倒腳痛,
爸爸就帶她去診所,回家後就沒有繼續吵架,
後來只要覺得爸媽情緒緊張,她就會不小心腳痛,
爸爸就可以藉口帶她去診所,暫時避開爭吵,
因此她在潛意識裡覺得,腳痛可以緩解爭吵,
所以當後來她長大結婚以後,
面對夫妻出現激烈爭吵時,她就會不小心腳痛。
.
於是她知道,原來腳痛就是她用來處理夫妻爭吵的反應,
小小年紀的她,無法處理爭吵,以為腳痛可以處理爭吵,
現在她已經長大,已經有能力,
她繼續自我覺察,學習溝通,
當下次夫妻意見不同的時候,
就會用自我肯定的表達,同理另一半的情緒,表達自己的需求,
就不需要用腳痛來處理衝突了。
.
可喜可賀。
可喜可賀。
.
所以,因為腳痛,決定去做心理治療,
這是okay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