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五提問日:提問規則

週五提問日:提問規則
.
今天還不是週五,還不是提問日。
但是針對提問日,
需要設立一些規則,幫助更好的提問。
.
週五提問日,並不是單純的發問,
是希望藉由提問問題,
練習自我覺察,
練習溝通,
練習描述,「自己是怎麼了?」
.
我們曾經說過,
用想的,和寫下來,
是兩種不一樣的概念,
用想的,在腦子裡面發生,好像想了很多,其實並沒有助於溝通,
反而需要寫下來,
寫下來,需要觀察,需要找到適合的文字,
但也是透過寫下來,
你才能夠觀察自己的狀況,描述自己的狀況,
才能與他人溝通。
.
透過文字,回頭練習自我覺察。
.
所以我們的週五提問日,
每一個問題,會有三個部分。
.
第一,這是屬於哪一個主題?
問題並不是無邊無際,需要有個範圍,
主題是什麼?
是自律神經失調?
是憂鬱症?
是恐慌症?
是失眠?
是消耗與恢復?
總之,你必須對自己的提問,知道屬於哪一個範圍。
.
第二,
把問題描述下來,
希望介於50到100字之間,
太少字,
並不能夠詳細描述個人的狀況,
太多字,
表示沒有進行整理,
我們希望透過整理文字,練習自我覺察,
因此,
希望你所寫下的問題,
能夠讓別人,
看過之後,就能夠掌握重點。
.
第三,
提問的問題與你的關係,
換句話說,就是,
「你為什麼想要提問這個問題?」
這同樣也是練習自我覺察。
練習一個好的提問。
.
舉例來說,
如果提問:「恐慌症會好嗎?」
答案就是:「恐慌症會好。」
.
可是,那是別人會好,
你還是一樣沒有變好,為什麼?
我們需要更詳細資料,
你做了哪些事情來改善恐慌症?效果如何?
為什麼沒有效果?
為什麼還是消耗>恢復?是有什麼地方沒有掌握呢?
.
舉例來說,
如果提問:「神經痛和關節痛怎樣區分?」
.
這些很顯然都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
但是,如果問一句,
提問的問題與你的關係,
換句話說,「你為什麼想要提問這個問題?」
也許你就會說,
「為什麼失調症狀都不會好?」
怎麼區分神經痛和關節痛,並不是那麼重要,
因為症狀就是反反覆覆,
為什麼自律神經失調不會好呢?
.
最後小結一下,
我們安排的提問日,目的並不只是提問,
而是藉由提問,增加自我覺察,練習一個好的提問。
.
明天就是週五提問日,
明天晚上8點,記得寫下你的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