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神經失調,該不該去做檢查呢?

IMG_1317自律神經失調,該不該去做檢查呢?
.
昨天提到,自律神經失調引發的症狀,有什麼特點?
其中一項就是:「擔心身體有狀況,去作檢查卻沒有發現異常」。
.
既然如此,還要不要去做檢查呢?
答案:建議去檢查。
.
檢查可以排除一些身體上真的有毛病。例如甲狀腺功能亢進。
.
然而,通常檢查結果,都是沒有發現身體有特殊異常。
.
最常見的的異常是:
1.二尖瓣脫垂
2.胃食道逆流
.
這兩個症狀很常見,通常也沒有危險性。
例如藝人林依晨就根本不知道自己有二尖瓣脫垂,是在健康檢查才知道的。
.
好了,經過檢查,知道身體沒有什麼異常,就會安心了嗎?
.
輕度失調的患者,會稍微安心一些日子,然後會發現,還是會胸悶啊、還是會心悸啊,怎麼會這樣呢?檢查都說沒問題了,難道真的是心理作用?答案:不是心理作用,是身體上真的有不舒服,就是自律神經調節上有狀況產生的不舒服,這些症狀並不是憑空想像出來的症狀。
.
如果是中度失調以上的患者呢?因為檢查過後,還是有症狀啊。所以,他們會覺得:「我身體就是有症狀啊,一定有問題,只是這家醫院沒有檢查出來,我再換一家醫院檢查看看。」
.
沒錯,因為擔心,因為真的不舒服,因為不信任檢查機器,所以會一直想要找出身體哪裡有問題,就會拼命做檢查。
這就是「慮病症」。覺得自己身體器官一定有問題,只是沒有檢查出來。所以檢查說沒有發現異常,也不會安心,會繼續做更多檢查。
.
建議:遇上自律神經失調,到醫院檢查,檢查一次就可以了。如果一直想要反覆檢查,就是[慮病症」了。
.
思考題:你去做了檢查,是希望檢查出來身體沒事?還是希望檢查出來身體有事呢?
歡迎在留言區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