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神經失調:焦慮反應總複習
.
綜合最近幾天的文章,讓我們更認識自律神經失調與焦慮反應。
.
「人類天性愛擔心」,因為擔心的情緒,就是為了能夠生存。所以,事情還沒發生,就會想著最壞的結果。這是天性。有些人的擔心傾向更為強烈一些,那就屬於是「緊張體質」。
.
在一般狀況下,多些擔心,也是多些謹慎,生活比較不會出現意外。生活總是可以「未雨綢繆」。感覺像是要下雨,就帶傘出門吧,如果遇到下雨就不怕了,代價就是包包比較重一些。
.
但是,一旦發生自律神經失調,原本緊張體質的擔心感,就會放大。
身體許多不舒服啊,心跳變快、呼吸用力、胸口緊繃、喉嚨怪怪、腸胃失調,就是好多不對勁,時好時壞。
然後就會去檢查,檢查結果,就是沒有發現異常啊,要不然就是常見的狀況:二尖瓣膜脫垂、胃食道逆流啊。
.
所以,如果去檢查身體,發現沒有異常,然後你就會放心嗎?
並不會。因為身體還是不會舒服。
依據「一高還有一高高、比擔心更擔心的事」,
所以,身體還是不舒服、還是會擔心,於是又會去做更多檢查,相信自己一定是有什麼狀況,沒有檢查出來。
這就是「慮病症」。
.
所以,如何面對與處理自律神經失調?
答案就是瞭解自律神經的運作原則,核心概念也是我們提過的:「真實的反應、想像的擔心」。
身體那些不舒服,心跳變快、呼吸用力、胸口緊繃、喉嚨怪怪、腸胃失調,都是真實的反應,是真的不舒服,造成的原因是什麼?就是自律神經失調,是「真實的反應」,
至於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心跳變快會不會心悸梗塞?呼吸用力會不會窒息?胸口緊繃會不會是肺癌?腸胃失調會不會是胃癌?通常就不是。這些都是屬於「想像的擔心」。
面對想像的擔心,你其實很安全,因為就是自律神經運作失調,所以需要給身體一些時間、給自律神經一些時間去調節。
.
自律神經為什麼會失調?基本原則就是消耗>恢復,身體已經超過負擔,自律神經失去平衡功能。
所以要怎樣改善自律神經失調?一樣的,依據「消耗&恢復」原則,恢復>消耗,身體就能改善,自律神經就能恢復穩定。
你必須登入才能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