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反應、想像的擔心:更多的例子
.
我們繼續複習概念:「真實的反應、想像的擔心」。
.
瞭解這個概念,是解除緊張反應的關鍵,同樣的,瞭解這個概念,是需要透過「體驗學習」,是需要反覆練習,就如同練習腹式呼吸來抓住放鬆感覺,也是「體驗式學習」。
.
所以請盡量練習,練習之後什麼不清楚的話,可以在留言區討論。
.
我們的腦,還是原始人的腦,但我們的生活環境,已經經過很大變化,特別是電腦的發明,產生很多以前所沒有的反應。
.
有一個例子是3D遊戲。
.
隨著電腦計算能力的進步,開始有了3D遊戲,主角就是以第一人稱視角來進行遊戲,然後,有些人反應,玩一段時間,就會發現很容易頭暈、像是暈車的感覺。你有過類似的經驗嗎?
.
這也是因為腦子在處理外界訊息的失靈導致,因為眼睛所看到的,是一個移動的畫面,一會兒向前進、一會兒向上看,一會兒向下跳,但是,這個時,眼睛一直看著螢幕,而實際上頭部並沒有跟著移動,就會導致一種矛盾訊息,你同時是在移動的,又同時是靜止的,這會使腦子產生當機現象。
.
那麼還是很多人也都沒事啊,對的,這是因為腦子的適應力很強,腦子很快就可以做出調整,可以知道這種狀況之下,身體不動,只是眼前的螢幕在動。
.
接著還有4DX電影,本來打3D遊戲座椅不會動,現在座椅也會動了,還會依照劇情內容,搭配相關的特效,晃動、噴霧、吹風、敲擊,種種的感官刺激,都是在告訴腦子,這些都是真的。腦子更沒有辦法分辨這些真實的反應。
.
不過即便如此,在背部被敲擊的時候,第一時間會覺得,後面的觀眾在幹嘛?怎麼一直踢椅背?而不會得是電影的效果。畢竟被踢椅背是一個常見的看電影體驗,腦子會優先把踢椅背解釋成後面的觀眾在搞鬼。然後,腦子的適應力很強,很快就可以知道踢椅背是電影的特效。就可以接受。
.
因此,看電影的當下,那些身體的反應,都是真實的身體反應,也就會引起各種的情緒反應,只是等到電影散場,離開電影院,我們會知道這是電影效果,而不是世界真的發生了什麼重大事情。如果每一部電影的世界末日是真的話,紐約不曉得已經被毀滅幾次了。
.
小結一下。
.
腦子只要收到感官刺激,就會做出反應,也因此,透過電影,可以讓我們獲得許多娛樂。腦子還是可以區分,這是電影效果,所以離開電影院,就會回到一般生活裡。
.
有恐慌發作過的患者表示,在恐慌發作過以後,就變得無法去看電影,因為面對電影的聲光刺激,心臟跳得特別快、特別用力,已經分不清楚是電影影響、還是心臟真的出問題了,本來看電影是享受,現在看電影反而變成害怕、變成擔心了。
你必須登入才能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