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交感世界之中
.
學習了自律神經的活動原則,
交感活動、副交感活動原則,
是可以應用在每天日常生活的。
.
如果問,
為什麼現代人有這麼多的自律神經失調?
失調,就是失去了平衡,
失去平衡,是偏向了哪一邊?
當然是,交感活動>副交感活動,
目前的生活,
是處在交感活動較多的時代。
.
生活中舉目可見,哪些是交感活動呢?
從一早鬧鐘響起,
趕著上班、趕著車、趕著吃早餐、趕著打卡,
趕著報告、趕著開會、趕著業績,
趕著很多的代辦清單,
趕著下班、還有加班,
電視新聞播報著都是衝突、意見不合、危險、恐怕,
電影與追劇就是聲光刺激、劇情高潮起伏,
「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曉。」
以前一天看一集,現在在網上,
可以一直看,看到劇終,或是看到腦子當機。
.
因為有太多事要做,
沒有時間,
那就減少睡覺時間,
所以等到進入副交感活動該休息的時候,
還醒著,還維持交感活動,
就是身體在打架,就是一個矛盾點,
矛盾點累積久了,
就是自律神經失調了。
.
其實大家的時間都是固定的,
這件事情很公平,
對誰來說都是一樣,
所以並沒有「沒有時間」這件事,
而是你選擇了,怎樣分配時間。
.
當自律神經失調,
生活處於:消耗>恢復,
如果這時候,
還是處在消耗多、恢復少的狀態,
消耗>恢復,
復原的時間就會拉長。
那麼,
你就得選擇,分配時間,
恢復多一些、消耗少一些。
.
所以,這也就是說,
自律神經失調,一定也是生活失調。
.
有一個故事是這樣說的,
有一個探險家,到一個陌生地方去探險,
雇傭了2個當地人當響導,
探險家一直要求當地人趕路,走快一點,
然而到了第三天,
當地人拒絕了探險家的要求,
堅持需要休息,
當地人說:
「我們不能再趕路了、我們的靈魂跟不上,我們需要休息好讓靈魂追上來。」
.
生活在大城市之中,
人們的步調普遍偏快,
走路偏快、心跳偏快,
肯定是偏向於交感活動。
.
在這邊,陳醫師要強調一個觀念,
並不是說,
自律神經失調帶來不舒服,
所以交感活動就是不好的,
身體安裝了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
都必然有其作用。
.
交感活動有很多功用,
交感活動帶來效率、帶來發展、帶來進步,
讓整體生活變得更方便。
然而,生活方便的同時,
也帶來更多垃圾、更多汙染、更多不平等。
.
重要觀念是:自律神經需要平衡、而不是偏頗。
.
學校教的東西,
很多是交感活動,
例如:學習知識、考試、競賽,
副交感活動卻很少,
認識自己、放鬆活動、情緒教育、等等。
.
自律神經失調是一個起點,
就是把生活過得太交感了,
要治療失調,
就是要重新認識交感活動、副交感活動,
降低消耗、增加恢復。
.
自律神經的運作原則,
也就只有這麼一套原則,
體驗到了、學習到了,
就是你的。
你必須登入才能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