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神經失調:精神科身心科問答篇

IMG_2020-0515自律神經失調:精神科身心科問答篇
.
術業有專攻,
自律神經失調,如果看西醫,就是掛精神科和身心科,
精神科和身心科視同一件事。
.
問:我又沒有發瘋,為什麼要看精神科?
答:對。自律神經失調不會發瘋。
自律神經失調會有睡眠失調、焦慮、憂鬱、恐慌、等等,
這些都是精神醫學的專業。
.
問:精神科醫師都是開藥,我是想找醫師聊聊我的狀況?
答:對。精神科醫師的治療,是以開藥為主。
想要做心理治療,也可以請精神科醫師安排,或者找心理師。
心理師包括臨床心理師和諮商心理師。
心理師的治療就是以談話為主。
.
問:我就是憂鬱、焦慮、恐慌,是心理的問題,吃藥能夠改善心理的問題嗎?
答:心理會影響身體,身體也會影響心理。
舉個例子來說,你的朋友已經兩餐沒有吃飯,血糖很低,心情煩躁、腦筋空白,念不下書。
你會跟朋友說:A、唸書很重要,你要靠意志力,堅持下去,繼續唸書!
還是說:B、我們先去吃個飯吧,吃完飯,有精神了,再繼續唸書。
答案是B。
身體不okay,心理不okay,先解決身體問題,很重要。
精神科醫師開藥是先改善身體狀況,例如,先能夠睡,能夠睡,很重要,身體才能恢復。
.
問:聽說吃西藥會有副作用、會上癮、停藥會反彈、會有一堆ooxx
答:對。你的擔心都是有的。
同時,吃西藥也可以幫助睡眠、減輕焦慮,增加恢復、減少消耗。
恢復>消耗,症狀就有機會改善。
身體恢復穩定,身體不需要西藥了,減藥停藥是理所當然的事。
如果骨折需要撐柺杖,柺杖就是一個工具,
你如果堅持不撐柺杖,也可以,就是生活比較不方便,各種限制、也會有各種不舒服,
骨折好了,身體不需要撐柺杖,自然就可以戒柺杖。
.
問:醫師開了很多顆藥物,我不想吃那麼多顆藥物!
答:精神科醫師會依據他的專業判斷,開出目前最適合的處方。
這些開藥當然都是長期經驗的累積。
所以,更重要的關鍵是,你能不能夠「信任」這位醫師,
可以的話,你就要信任醫師開的處方,然後再根據吃藥的狀況,回診時候跟醫師討論,再調整用藥。
就好像去搭飛機,你就信任機長,機長有專業訓練,可以把飛機開到目的地,
如果依照你的想法,要求機長這邊飛快一點,那邊閃過去,那就把飛機交給你開好了,可能會更危險啊。
.
問:我吃了西藥,身體出現不舒服,怎麼辦?
答:精神科醫師會依據他的專業判斷,開出目前最適合的處方。
理想上,這些藥物會適合你現在的症狀,
但是,實際上,身體不是照著書本生病的,這就需要你的回饋。
服藥以後,有哪些不舒服,什麼狀況,都可以記下來,
回診之後,跟你的醫師討論用藥。
記得自律神經的治療原則,治療以「穩定」為原則,
吃了藥,是希望身體更穩定,恢復>消耗,身體可以改善,
如果吃了藥,有發生不舒服,也不要一直忍耐,一直忍耐也是不舒服的,也是消耗,所以,回診持續討論用藥的狀況。
.
問:精神科醫師看診的時間很短,我都來不及說明全部的症狀。
答:精神科醫師會依據他的專業判斷,配合問診,來幫助做判斷。該問的都會問到。
有時候你認為很重要的情況,其實對於病情判斷並不是那麼關鍵。
要怎麼樣在短暫的看診時間裡,說明自己的狀況呢?
可以自己做觀察記錄,
最近這一週的睡眠狀況,症狀起伏狀況,服藥狀況,
你再看診之前,就已經對自己的生病狀況做紀錄。
看診時,用講的,可以提供的資料有限,而且容易忘記講,
如果有紀錄寫下來,給醫師用看的,可以更快掌握你的狀況。
.
問:我可以不要看西醫、不要吃西藥嗎?
答:請參考文章「判斷吃藥or不吃藥的參考原則」。
.
判斷吃藥or不吃藥的參考原則,就是「穩定」,
你做的選擇,能不能夠讓身體更穩定?
.
如果「不吃藥」,能夠讓身體穩定,
你可以規劃你的睡眠時間,增加更多的恢復,
你可以調整你的生活方式,增加更多的恢復,
你可以練習放鬆的方法,增加更多的恢復,
這樣的話,可以讓身體穩定,這就是一個好的方向,
那就可以「不吃藥」,因為你可以「穩定」。
.
如果「吃藥」,能夠讓身體穩定,
比較能夠睡覺,能夠休息,增加更多的恢復,
心情起伏比較不會太大,增加更多的恢復,
各種身體不舒服比較減少,心悸較少、胸悶較少,增加更多的恢復,
可以讓身體穩定,這就是一個好的方向,
這樣的話,現階段需要「吃藥」,因為你可以「穩定」。
.
以上是精神科身心科問答篇,
關於看身心科、看精神科,還有什麼經驗分享呢?
歡迎寫在留言區。


精選留言 @張家汪

「我開始看身心科拿藥回家也一直在猶豫不敢吃,是看了陳醫生的分享文,才鼓起勇氣吃,結果,第一個星期恐慌症發作一次,其他的時間都是焦慮的症狀,原本想停藥,又想到醫生說的要給藥物時間發揮作用,我就持續吃藥,加上看陳醫生分享的文章,慢慢的調整生活習慣,第三個星期就完全的適應了,回去複診,醫生開了連處單,3個月後回診減藥,真的很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