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的哀傷五階段

IMG_2020-0704
心理學的哀傷五階段
.
每個人在生活裡,
總會經歷一些無可避免的失落,
遭逢變故、失戀、離婚、死亡
於是會有許多失落的反應。
.
心理學家 Elisabeth Kübler-Ross
觀察了人們在臨終前面對死亡的情緒反應,
提出了哀傷五階段的概念。
.
這些概念也可以拿來用在面對生活中的失落事件,
可以讓我們更認識自己的情緒變化。
.
雖然說是五個步階段,
實際上並不會照著階段走,
可以看成是五種情緒反應。
.
以下來介紹。
.
第一階段:拒絕/否認 DENIAL
.
拒絕相信、拒絕承認發生的事實
「沒事兒」
「明明就跟以前一樣啊」
「他還是會回來的」
「沒離開過」
.
第二階段:憤怒 ANGER
.
複習一下憤怒這個情緒,
憤怒代表的是,
你所認為的,跟實際所發生的,有落差,
差距越大,憤怒越大。
.
第三階段:討價還價 BARGAINING
.
試圖通過討價還價,來改變已經發生的事實,
跟上帝談條件,
希望可以回到事情發生之前的狀態,
時間能夠倒流。
.
第四階段:憂鬱 DEPRESSION
.
進入憂鬱階段,
會發現事情發生就是發生了,
已經無能為力改變過去的事實,
會有無力感,
會失去目標,
會覺得愧疚,
會覺得自己應該受懲罰,
會覺得自己不該快樂,
疲倦感,什麼事都不想做。
.
第五階段:接受 ACCEPTANCE
.
在這個階段,
知道事情就是真的發生了,
生活就是發生了變化,
生活還是會繼續下去,
失去的就是失去了,
而實際上,失去的是什麼?
.
在這個階段就是看見自己的價值觀,
是你的依然還是你的,
不是你的其實也並不是你的,
.
這些都是很內在的自我對話。
.
前面我們說過,
情緒並不會按表操課,一個階段一個階段走,
情緒本身沒有對錯,它就是過程,
情緒的本質是訊號,
跑出來的情緒跑不是為了來干擾生活的,
是為了讓我們更認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