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憂鬱症 治療憂鬱症
文/陳建銘醫師(中醫師與臨床心理師雙執照)
憂鬱症是很常聽到的病名,而憂鬱症的實質內涵,並不容易被理解,心情不好是大家都曾有過的經驗,但是憂鬱症會讓人持續的心情低落,連患者本身都不清楚為什麼會有說不出的難過。大多數的人無法區分心情不好或是憂鬱症,很容易會把憂鬱症當作一般的低落情緒,當作是個人的軟弱,認為只要靠意志力來對抗,認為只要忍耐就能熬過去。
以此延伸出來的許多句子:「不要想太多」、「這有什麼好難過的,我比你難過都走過來了」、「好多人生活比你還慘,你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你不要去想就好了」、「你就是太閒才會胡思亂想」,顯示出對憂鬱症的不夠了解。這些句子在我的診間都不會出現。
憂鬱症會伴隨著低落能量,認知能力、記憶力、集中力變差,沒有動力,什麼事都沒完成,就沒有信心,休息也無法恢復體力,感覺很累,很疲累。當憂鬱症患者一直處在低能量的狀態,自然也就不想就醫,讓自己處在憂鬱的惡性循環裡,只靠著微弱的能量進行自我調整,把病程拖很長,獨自地承受痛苦。這不該是憂鬱症唯一的命運。
為什麼憂鬱症要就醫?目的是要讓患者知道自己的身心發生了什麼變化,才能有效的去處理。心情不好從何而來?是生活壓力嗎?是神經內分泌造成的嗎?是暫時的嗎?還是會拖很久呢?知道了相關的前因後果,做出鑑別診斷,才能有效的處理。
中醫的治療方向不同於西醫,西醫直接處理神經傳導物質的不平衡,但中醫認為神經傳導物質的不平衡是病理結果而不是原因,中藥藉由調整五臟六腑機能,提升氣血能量,增強自我調整的能力,恢復神經傳導的平衡運作,情緒趨向穩定。
藥物治療是其中一種方法,但並非是唯一的方法,好比有人要從台北到高雄去,可以搭火車、可以開車、可以騎單車、可以步行,方式很多、花的時間不同。如果患者不想靠藥物治療,想靠自己的力量克服,那也必須備好地圖、工具,在憂鬱這條路上,了解它、避免惡化。不必盲目摸索,因為我們了解憂鬱症、因為你不是孤單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