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鬆方法:肌肉放鬆

放鬆方法:肌肉放鬆

再來介紹也是常用的放鬆方法,
叫做肌肉放鬆。

我們知道,
緊張的時候,
肌肉不自覺會進入緊繃狀態,
久了以後,
肌肉就會持續很緊繃,
各處的肌肉都有機會緊繃,
所以會脖子緊、肩膀緊、胸口悶緊、腰痠、手臂痠、大腿痠、小腿痠,
等等等。

肌肉放鬆,
就是主動的對這些肌肉做調節,
解緩緊繃感。

肌肉放鬆的節奏通常是,
對某處的肌肉,用力、用力、再用力,
然後再放開,
感受肌肉張力釋放的感覺。

在這裡,你應該會有個疑問,
用力=交感=緊張,
肌肉用力應該會越緊張才對,
為什麼反而會達到放鬆的效果呢?

同樣的問題是,
容易緊張的人,最好有固定的運動習慣,
運動可以幫助放鬆,
可是如果依照自律神經的原則,
運動=心跳快=交感,
應該是越運動越緊張吧,
為什麼運動能達到放鬆的效果呢?

如果你能夠回答得出來,
就表示你已經掌握了自律神經的運作原則,
如果還不知道為什麼,
請好好思考,
更新你對自律神經的瞭解。

運動=心跳快=交感,
是的,運動的確是刺激交感神經,
之所以運動可以達到放鬆效果,
是因為自律神經的作用,
交感神經活動一段時間之後,
交感神經就會降下來,
切換到副交感神經,
就會進入放鬆狀態。

也就是說,
運動的時候,
心跳會快速跳動,
運動過後,
心跳會降下來,
會切換到副交感模式,
也就是休息模式,
所以,
運動過後,搭配一個休息時間,是非常重要的,
運動的當下並不會放鬆,
運動過後才會出現放鬆效果。

如果運動過後,
沒有休息,
身體將會更累。

肌肉放鬆的原理,
也是相同的,
一開始,
對某處的肌肉,用力、用力、再用力,
是交感神經模式,
直到放開肌肉,
肌肉張力釋放,
那種放鬆的感覺,也就是副交感模式,
也就是說,
用力以後,要去感受後面肌肉張力釋放的感覺,
那就是放鬆的感覺。

如果知道肌肉放鬆的原理以後,
你就會知道,
哪些人不適合使用肌肉放鬆方法?
例如,
中度以上、或重度自律神經失調的人,
或是恐慌發作的當下,
都不適合;

因為一旦肌肉刻意用力,
交感神經活化,
會引發更多的緊張感,
更是沒有辦法放鬆下來的。

上網搜尋:「漸進式肌肉放鬆」
就有很多實際操作的指導。

漸進式肌肉放鬆
http://tamhd.org/progress-muscle-relax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