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考試認識焦慮

從考試認識焦慮
.
考試是每個人都有過的經驗,
所以,從考試來認識焦慮,
是一個很好的學習管道。
.
首先,考試一定會伴有焦慮的,
焦慮是一種「不確定性」,
對於考試結果如何,
因為還不知道,
就會有著「不確定性」,這就是焦慮。
.
所以,如果面對考試,沒有焦慮,
就是已經知道結果是確定的,
其中一種結果是已經確定會pass,
另外一種結果則是已經確定,沒希望了。
.
所以,參考圖片的左邊,
當處在無所謂焦慮的時候,
也就無所謂囉,表現就跟平常一般般。
.
而,人類是最需要適當的壓力,
當覺得有壓力的時候,
也是激發潛能的時候,
因為期待有好的結果,
就會花時間去學習、去練習、去突破,
所以就會有更佳表現,
就是在圖片正中的位置。
.
其實這也是我們常說的,
適當的壓力、適度的焦慮,推著人們前進,
就會有更好的表現,
這就是「焦慮的積極作用」。
.
But,就是這個But,
當焦慮感過度的時候,
注意力無法集中,
無法專心,
腦中想著未來不確定的結果,
同時,交感神經過度活躍,
出現自律神經失調的相關症狀,
胸悶、
心悸、
睡不好、
拉肚子、
跑廁所、
惡性循環。
.
等到考試那天,
肚子疼,
頭昏腦脹,
腦子一片空白,
本來會的,都答不出來,
表現失常,
就變成圖片右邊的位置。
.
所以,
面對考試,並不是要完全沒有壓力,
而是怎樣作到適當的壓力,
就是一種考驗。
.
再補充一個知識點,
我們當然都想要處於圖片的中間位置,
處在最佳表現的結果,
其實,在那個位置,
是屬於「輕度」自律神經失調狀態,
你同意嗎?
說說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