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心理醫師?解答篇1

誰是心理醫師?解答篇1
.
在古代,
沒有心理醫師這個名詞,
所以老祖先就不會有心理困擾嗎?
當然,只要身而為人,
就會有心理困擾,
需要安慰、需要傾聽、需要瞭解,
所以老祖先會有自己的方式解決心理困擾,
可能是村莊裡的耆老,
可能是家裡的奶奶,
可能是教會裡的牧師,
可能是吞雲吐霧的薩滿,
可能是知心的朋友,
可能是陪伴長大的阿咪呀,
.
就像經典台詞講的,
「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成為食神師」。
借過來說,
「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成為心理醫師」。
.
就像是料理,
韓國人家裡有屬於他們家的金奇,
印度人家裡有屬於他們家的咖哩,
泰國人家裡有屬於他們家的冬蔭功。
.
簡單料理,大家都會做,
但是,料理之後的更多知識,
就不是每個人都掌握的,
如何選取食材,
如何保存食材,
如何調味,
如何避免食物腐壞。
.
也許,對於家裡的常見料理,
因為熟悉,可以很好的處理,
但是換了地方,
食材不同,氣候不同,習慣不同,
同樣的方法可能就是不適用了。
.
拉回來看「解決心理困擾」這件事,
有些人天生就會傾聽,
就會關心別人、安慰別人,
但是,
都說是「關心別人」,會不會造成傷害?
這是有可能的,
例如「移情作用」、「反移情作用」,
畢竟有著心理困擾的人,在當下是比較脆弱的,
如果遇上有心人士,
利用對方的脆弱,要求發生性關係,
利用對方的秘密,獲得不正當地利益。
都會讓原本的心理困擾,再加上更多的傷害。
.
所以,
「心理治療」是有嚴格規定的,
並不是會說話,就是心理治療,
心理治療,看起來像是在聊天,但是並不是在聊天,
心理治療有很多倫理要求,
保密的要求,不傷害的要求,尊重專業的要求,
是保護來診者,也是保護治療師。
.
那麼,是由誰來進行「心理治療」呢?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