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醫的兩難選擇:解答篇
.
前面的問題是,
B醫師:開藥有效但態度一般;
C醫師:開藥一般但態度溫暖;
.
你會選擇B醫師,或是C醫師呢?
.
分析大家的留言,
大多數是選擇B,
也就是說,開藥有效,是更重要的。
.
#粉絲留言:
「反反覆覆,時好時壞,已看診好多醫師,充滿無力感」
.
已看診好多醫師,
結果遇不到一個開藥有效的醫師,
有沒有可能,
因為某些因素,
就是遇上開藥有效的醫師,也會變得開藥沒有效?
.
以下這些是常見因素:
.
#原因1
開了藥,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吃。
.
如果沒有吃藥,就不知道藥物的效果了。
也許開藥有效,但也就沒有機會發揮效果了。
.
#原因2
開了藥,吃了一次不舒服,沒有吃。
.
合理的說,醫師依據專業判斷,並不會故意開吃了會不舒服的藥。
但是,
畢竟人不是依據教科書來生病的,人體是複雜的,需要更多的回饋,
如果吃了不舒服,可以把收集的反應,提供給醫師,
這樣更能夠給醫師提供線索。
.
#原因3
開了藥,吃了也有效,但是只吃一半。
.
藥物都有有效劑量,
吃到足夠的劑量,症狀好了就可以考慮停藥,
廚師做料理加一湯匙鹽,你嫌太鹹只加半匙鹽,想說鹹味少一半,
但是,
畢竟吃藥不是吃飯,
自己只吃一半,可能療效不足夠改善症狀,
結果是,
劑量一直不夠,就是讓症狀起起伏伏,沒有變得更糟糕,但是也不會好。
.
#原因4
開了藥,吃了也有效,但是狀況不好才吃。
.
藥物都有有效劑量,
每天固定吃,保持體內的有效濃度,
吃到足夠的劑量,症狀好了就可以考慮停藥,
自己調整成不舒服才吃,
就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結果是讓自律神經總是不穩定。
.
#原因5
開了藥,吃了也有效,症狀還沒好就提早停藥。
.
還是跟有效劑量有關,
失調症狀已經減少,很好的狀態,
但是最好需要讓自律神經維持穩定,再多一段時間,
一種打底的概念。
.
也許不是自律神經失調不會好,
而是沒有給自律神經足夠的時間做到足夠的修復。
.
小結一下,
也許,你早已經遇過開藥有效的醫師,
記得掌握原則,別讓開藥有效也變得無效了。
你必須登入才能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