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神經失調 與 頭部症狀
.
心臟在胸腔,腦子在頭部,
所以血液要向上供應腦子,
就需要經過脖子;
.
緊張的時候,
肌肉也會緊縮,
脖子的肌肉也會緊縮,
導致血液往上供給不足,
就會有各式各樣的症狀。
.
以下這些都是頭部症狀:
頭悶,
頭脹,
頭昏昏的,
頭暈,
頭重重的,
頭痛,
到頭痛就算是嚴重的。
.
當然記得,
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都是「時好時壞」,
所以除了知道有哪些症狀,
更重要的是,
觀察症狀都是在什麼時候出現。
.
一早起來就有→沒睡好。
(對策:改善睡眠)
.
午後4點出現→午後4點是累。
(對策:減少消耗、午休)
.
午前出現、餓的時候出現→血糖太低。
(對策:吃點東西、提升血糖)
.
緊張時候出現→交感活動。
(對策:瞭解緊張、瞭解自律神經失調)
.
還記得自律神經失調的負向循環圖嗎?
右上角那個小循環:
緊張會帶來症狀,
症狀又會帶來緊張,
長久下來,
症狀本身就會是壓力。
.
現在來問一個問題:
.
下面四種頭痛的敘述,哪一種比較正常?
A、每天都會頭痛,而且吃了止痛藥也還是會痛
B、每天都會頭痛,吃了藥比較不痛
C、一個星期會有2-3天頭痛,吃了藥比較不痛
D、一個月會有1次頭痛,吃了藥比較不痛
.
答案:
以上四種情況都不正常,
正常情況下,
是不會頭痛的,
頭痛是一個警訊,
代表身體還有其他部分出狀況了。
.
是的,
治療自律神經失調,
只是讓症狀不見,是不夠的,
.
一旦進入了自律神經失調的負向循環,
症狀就是會時好時壞、反覆出現,
使用止痛藥可以暫時消除頭痛,
可是,如果沒有改善負向循環,
症狀還是會繼續出現的。
治療頭痛,是治標,很重要,
可是,改善失調的負向循環,是治本,更重要。
.
改善症狀,只是改善小循環,
更重要是改善失調的負向循環。
.
頭部症狀還有頭暈跟眩暈,
頭暈只有「暈」,
眩暈會有「眩」,
我們繼續再講。
你必須登入才能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