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式各樣生活的變動

各式各樣生活的變動
.
自律神經失調,是一種生病狀態,
相對於生病的健康狀態,
就是自律神經穩定、自律神經平衡。
.
自律神經平衡的平衡,
並不是停在那邊、沒有變化,
而是一種「動態平衡」,
簡單來說,
自律神經的功能,
是百萬年演化的結果,
所以自律神經是很符合自然規律的,
這個規律,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活動與休息的動態協調。
.
自律神經喜歡規律、
喜歡穩定,
因為這樣可以讓自律神經比較容易保持在平衡狀態,
達到自律神經平衡。
.
可是,
生活並不可能總是穩定的,是會有變動的。
.
而本來交感模式的設計,
就是用來應付變動,
變動就會帶來壓力,
壓力與交感模式是直接有關係。
.
交感模式,是因應壓力,是戰鬥狀態,是消耗,
副交感模式,是休息狀態,是恢復,
消耗與恢復的動態平衡。
.
前面提過了,
過年放假、放連假,是變動,
過年後收假回到上班,也是變動。
.
面對變動,
自律神經也會跟著變動,
可能消耗多一些,可能恢復少一些,
然後,
自律神經會重新達到一個平衡,
如果沒有辦法達到平衡,
生活變成持續消耗,相對的恢復不夠,
消耗就會大於恢復,
就會持續處於自律神經失調的狀態。
.
有一些變動,是整個社會的變動,
例如各種連假、春節放假、是整體的變動。
.
有一些變動,
是影響層面比較大的,
比如說:「開學」,
從放假模式回到上課模式,
這也是整體的變動。
.
比如說:「升學」,
好像是放暑假後,
國中生上高中生,
高中生變成大學生。
.
可以預期的,
高一生變成高二生,
以及,
高中生變成大學生,
後面這種的變動比較大,
而如果因為變成大學生,
要離開家裡去其他城市,
這樣的變動當然更大;
.
原本住在高雄,
留在高雄念大學,
或者要到台北念大學,
或者要到美國念大學,
距離越遠,變動也就越大。
.
有一些變動,
則是比較影響個人,
而不是影響整體,
比如說:
「結婚」、
「離婚」、
「分手」、
「退休」、
「搬家」、
「親人過世」、
等等,
.
同樣的,
這些都是生活上的變動,
都會引起自律神經的變動。
.
面對變動,調整好了,
自律神經就有機會恢復平衡,
調整不好的,
適應不良的,
可能就有自律神經失調,
進入自律神經失調的惡性循環了。
.
小結一下:
從面對生活上的變動,
會影響自律神經,
然後重新達成自律神經的平衡,
這就是一個對抗壓力、適應的過程。
.
適應的過程,需要花費時間,
如果經過一段時間,還是沒辦法達成平衡,
就要注意會有適應不良、會有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