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醫生主題:答客問

看醫生主題:分享日
.
這次的主題選定是:「看醫生」。
.
對於自律神經失調,會有很多的疑問啊?
身體到底是怎麼了?
要不要去看醫生?
去哪裡看醫生,有沒有推薦的醫生?
最近好像又比較好了,那就不用去看醫生了吧?
看醫生有什麼幫助嗎?
醫生都只會開藥,我又不想吃西藥,吃西藥會上癮?
可以看中醫嗎?
好像有比較好一點,那就不用再看醫生了吧?
怎麼吃這麼久,症狀還是時好時壞?
最近都好好的,怎麼又變得很不舒服,是不是醫生開的藥不對?
.
種種疑惑,很多很多,
知道自己不對勁以後,
你有去看醫生嗎?可以分享一下找醫生的過程,
如果沒有去看醫生,你的考慮是什麼?
看了醫生以後,症狀改善是比較好呢?還是更差了?
症狀獲得改善,看醫生看了多久呢?
.
今天的主題是:「看醫生」。


看醫生主題:答客問
.
謝謝自律神之友的分享。
讓我們對於自律神經失調,能夠有更多的掌握。
.
大家可以發現,
看醫生,就是治療的其中一個環節,
但是,除了看醫生以外,除了吃藥以外,
你還做了什麼來改善自律神經失調呢?這個都是很重要的。
.
關鍵還是「消耗&恢復」,
消耗>恢復,症狀就會反覆,
恢復>消耗,症狀就會改善。
.
身為工作狂魔,遲早一定會失調的,
一定的,
為什麼,就是「消耗>恢復」。
.
想太多是什麼?
恢復>消耗,想太多就是一種習慣,
消耗>恢復,想太多就是繼續消耗、消耗。
.
.
.
#分享1
吳志忠
我來分享一下好了,我有高眼壓症,也有焦慮症,某天因為搬家去了家裡附近同體系的身心科診所,但是家裡附近的診所告知我,我原本吃的藥物會增加眼壓,叫我改藥,這次我看了藥名就上網查資料,發現很多藥對眼睛影響都有,後來我找了間中醫看,自行停了西藥5天,結果後來發作,我吃了一顆西藥讓自己冷靜下來,後面我開始思索,看了很多資料,於是又找了間有看自律神經的中醫,接著把長期一天4杯咖啡戒掉,天天練平甩,也把花了快三萬的PS5也賣掉,接著去買書來看,書中也有方法,一天有練3-5次的正念觀呼吸法,天氣晴就去公園晃晃,每天固定泡熱水,我這次回診眼科的數據比以往來的漂亮,我的中醫師告訴我,很多病人都是在藥物中尋求安全感,而我是他看過最積極的,但是,焦慮還是存在,我還是要找到和焦慮和平相處的方式,我把焦慮當成是想保護我的孩子,當然我目前也在找有沒有團體治療的機構,能讓自己成為更好的方式,都要去嘗試,共勉之
.
.
.
#分享2
Joelle Ch
我真的沒想到身為工作狂魔的我竟然會有自律神經失調這個症狀
雖然失眠本來就是有的情況
但沒想過有一天會手抖腳抖全身抖
連睡覺都會很想墜落般的ㄘㄨㄚˋ醒
胸悶覺得呼吸不太好頭痛是日常
連拿托盤的一雙手臂竟然會感到又痠又麻
那個痠痛無法用語言形容
直到接受現實去看醫生 作息調整 頌缽按摩 耳燭 拔罐刮痧調整全身 總之就是休假在花錢治病
或許會很多人說 得這個整狀就是自己想太多 太操煩
但我們也不想那麼操煩啊
目前覺得最有效果能放頌的是陳醫生的頭皮針跟精油芳療按摩
.
.
.
#分享3
Eva Liao
去年六月發病後不明所以, 進出急診看了四科的醫師檢查各項數值(心臟胸腔,婦科,腸胃科,短短的兩個月看了不知凡幾的醫生最後到身心科確診)。也努力上網爬文參加社群想找出可以治癒的方法, 非常積極但是某種程度也造成自己的負擔。 身邊的家人好友也一直陪伴我試圖幫助我找出治癒的方法(包含拜拜驅邪啊什麼的,老實說只要有幫助我都來者不拒)。因開放和積極想要改善不舒服的狀態,我也進行心理諮商,繪畫,抄經(好多本啊)使用精油搭配呼吸方式, 每日健走,調整思考和處理事情的速度以及不過度使用身體。慢慢開始思考既然我沒辦法吃身心科的藥(我吃兩餐就放棄了)我除了日常步驟和腦袋速度需要調整外我真的需要「醫生」的幫助, 自己上網做了1星期的功課看完陳醫師的文章決定就診,就這樣從去年9/7那天開始我只看陳醫師加上每月1-2次的諮商一直到現在。狀況很穩定, 中間雖會反覆發生過往的心悸 失眠 體溫感受異常等狀況,但是慢慢觀察出自己的狀態以及身體發生的訊息,就也不再恐慌發作 。也找出身體要跟我溝通方式。中間一度快兩個月沒就診(因為實在沒什麼問題,哈)一直到又發生問題回去找陳醫師,高峰期每週去, 過了高峰期(約1週)我就大約2週去一次。 當然沒啥問題也不會去麻煩醫生開藥。雖然隱隱約約會知道有時候吃一下藥是會有心理支持的感受。但進量觀察狀況做到自我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