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下消耗與恢復

寫下消耗與恢復
.
看到自律神經失調,就會聯想到「消耗與恢復原則」,
.
消耗大於恢復,
自律神經失調症狀就會變多、變嚴重,或是復發。
.
恢復大於消耗,
自律神經失調症狀就會變少、改善,可以復原。
.
另外,提醒一下,
是「恢復」,不是「修復」,
是「恢復大於消耗」原則。
.
剛好昨天的輕鬆問,都可以用「消耗與恢復原則」來回答。
.
#留言一
「20年前我因為工作過勞生病,就開始吃安眠和鬆弛劑,有點不知為何只知聽話吃,現在好像如夢初醒,所以覺得面對自己比較重要,想慢慢減藥,醫生覺得看自己,不要太勉強,我覺得藥物上癮,不知道昰否成功,否則就一直在藥物的控制下生活,想試試看。」
.
試試看,用「消耗與恢復」原則,來解釋生病的過程。
.
#留言二
「我覺得自律神經失調最讓我困擾的狀況是心悸,
真的很累的時候睡覺都會心悸到醒來,
有什麼是特別針對心臟的調養方法嗎?」
「試著練習放鬆法或冥想法之類的嗎?讓心臟比較可以休息?」
.
試試看,用「消耗與恢復」原則,會怎麼回答自己的問題。
.
#留言三
「因為染疫後覺得身體狀況變差,身體的不適已分不清楚到底是原本的自律神經失調引起還是長新冠造成……」
.
試試看,用「消耗與恢復」原則,來解釋身體到底怎麼了。
.
#留言四
「目前自己比較難明顯改善的症狀是無法獨自出門或獨自在家、只有自己一個人的時候會非常恐慌,現仍外出需要人陪同(怕獨自出門發作),此症狀已持續近一年多(不過自律神經失調已近10年)。如今持續維持恢復>消耗的原則生活,有感許多症狀逐漸改善…再想能自由外出應該是還要一段時間吧!」
.
來到今天的主題。
試著「寫下」消耗與恢復,
「消耗與恢復原則」,從字面上看起來很簡單,
透過自我觀察,透過寫下來的過程,
可以更加掌握原則。
.
我們來看看下面這一段補充:
.
「還記得一年前:睡眠中斷嚇醒、過度焦慮(白天轉傍晚的時間、身心科診所休診急迫時無法尋求協助、變天、飢餓、情緒起伏大、激烈活動、看到不好的社會事件…等等),較嚴重的時候甚至無法好好思考、無法看書、說話稍快就會當機、恐慌整日10-20分鐘就會發作一次、已經不知道什麼叫做好好坐著、什麼叫平靜,但知道什麼叫惶惶終日。上述多種狀態現如今除非消耗太多爆掉、不然多有改善,怎麼覺得我其實也做到好多喔..眼眶泛淚一下…真的不是容易的事。這些改善都是看自律神部落格跟芳喵+睡好覺減少消耗好幾個月才一點一滴改善的、其中還有許多還曾卡住、跟挫折,逐漸龜速向前看中。」
.
「睡眠中斷嚇醒」:恢復不夠
「過度焦慮」:已經消耗>恢復,出現症狀
「無法好好思考、無法看書、說話稍快就會當機」:這些都是症狀,生活都是消耗>恢復
所以,
一年前,那段時間生活中有哪些事?導致消耗太多?
.
「如今除非消耗太多爆掉」:持續消耗>恢復,就會爆掉
「多有改善」:表示作到恢復>消耗
「這些改善都是看自律神部落格跟芳喵+睡好覺減少消耗」:睡好覺就是增加恢復,再加上減少消耗
「其中還有許多還曾卡住」:這個沒有寫到詳細內容,但顯然是消耗>恢復
.
透過「寫下」你的想法,你的做法,
你認為哪些事情是消耗?
這些消耗能不能減少?是一時的?還是會持續很久?
你做了哪些事情來幫助恢復?
效果怎樣?
.
寫下來,就能夠幫助討論。
.
如果持續做到恢復>消耗,假以時日可以復原,
甚至,還可以討論,有沒有可能加快改善的速度?
如果改善不如預期,
會不會,你認為做某件事情是恢復,其實還是消耗?
結果導致消耗>恢復,反而沒有變好。
.
看別人的恢復>消耗,還是別人的,
別人的經驗,可以參考,但是無法生搬硬套,
每個人的生活是不一樣的,
自己觀察自己的消耗與恢復,目的是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原則不變,恢復大於消耗原則。


繼續閱讀:寫下消耗與恢復:練習篇1

繼續閱讀:寫下消耗與恢復:練習篇2

繼續閱讀:寫下消耗與恢復:練習篇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