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下消耗與恢復:練習篇3

寫下消耗與恢復:練習篇3
.
看到自律神經失調,就要聯想到「消耗與恢復原則」。
.
留言越清楚,就越能討論症狀的變化,消耗與恢復的關係。
.
#粉絲留言
「2年前出現自律神經失調,那時候我很害怕嘔吐的感覺,但那時還不知道自己到底怎麼了也時不時有喉嚨異物感(當然現在都知道了),所以常常會有緊張到想吐的感覺,但因為怕所以就一直忍,越忍越不舒服,最後還是吐了(都是乾嘔從來沒有東西出來過),覺得所有精力都花在忍著不吐的這件事上了。但現在慢慢懂得共存,知道吐這件事不會怎樣,就不再害怕了。雖然現在有時候還是會想吐,但也知道不會有東西,所以都會直接去乾嘔一波就沒事了,不過也很清楚知道當有這個感覺出現就是太累了或是焦慮了,就會讓自己停一下好好緩和,過後就好很多了。覺得吐的不是東西,而是一種感覺,緊張焦慮疲憊的感覺,是身體不得不對自己發出的最後通牒,再不注意就會有更多症狀出現了」
.
「那時還不知道自己到底怎麼了也時不時有喉嚨異物感」:
這是大家的普遍經驗,一開始身體出現一些莫名其妙的症狀,
也不知道為什麼,
以前根本不會知道什麼是「自律神經失調」,
所以,靠以前的經驗,是沒有辦法好的。
.
「當然現在都知道了」:經過學習,了解了自律神經失調是什麼。
.
「但因為怕所以就一直忍,越忍越不舒服」:
越忍就越不舒服。
繼續忍耐症狀,是消耗;持續不舒服,也是消耗;
失調症狀本身就是消耗了。
.
「覺得所有精力都花在忍著不吐的這件事上了」:
注意力都放在症狀上,把精力都花在症狀上,也就是持續的消耗。
.
「知道吐這件事不會怎樣,就不再害怕了」:
了解症狀,就不會對抗症狀,但是這樣只是減少消耗,
關鍵是,生活裡的恢復,有多少?留言中沒有提到。
.
「也很清楚知道當有這個感覺出現就是太累了或是焦慮了」:
這也是失調症狀的特色,
太累的時候,會出現症狀,
緊張的時候,會出現症狀。
症狀出現了,怎麼辦呢?
.
「就會讓自己停一下好好緩和,過後就好很多了」:
參考這本書:《幸福就在轉念後》,
是的,
面對、
接受、
飄浮、
給自己一點時間;
.
給自己足夠的時間,過後就好很多了。
.
但是,這樣只是做到,減少症狀的影響,
關鍵還是,繼續作到恢復>消耗。
.
「緊張焦慮疲憊的感覺,是身體不得不對自己發出的最後通牒,再不注意就會有更多症狀出現了」:
這就是我們說的,
合理的緊張是提醒,是保護作用,
是身體發出的最後通牒,再不注意,身體就更不行了,就會有更多症狀出現了。
.
謝謝留言,
讓我們藉著留言,看到失調症狀的屬性。
.
例如在第一句話「2年前出現自律神經失調」,
出現自律神經失調,
生活一定是「消耗>恢復」,
那麼,
2年前的生活,發生了什麼事?有什麼樣的變動?導致了消耗變多,
同時,那段時間又是怎麼回事,導致了恢復不夠?
這些都是可以回顧回想,
找出失調的原因。
.
回到你的情形,
你是幾年前出現自律神經失調?
有發現是哪些消耗變多?哪些恢復不夠嗎?
.
.
.
歡迎在留言區寫下你的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