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神經失調:找理由?找方法

自律神經失調:找理由?找方法
.
面對相同情境,
有人會找理由、有人會找方法,
找理由、找方法,是兩種不同的選擇。
.
找理由:選擇停在原處。
優點:省力。
缺點:現況不會改變。
.
找方法:選擇改變現況。
優點:可以「改善」現況。
缺點:耗力。而且可能反而會變得更差。
.
如果遇上自律神經失調了,
有人會找理由、有人會找方法。
.
找理由:選擇停在原處。
優點:省力。
缺點:還是一樣自律神經失調,還是不舒服。
.
找方法:選擇改變現況。
優點:可以改善症狀、改善自律神經失調。
缺點:耗力。而且可能讓症狀變得更差。
.
所以,面對自律神經失調了,
有人會找理由、有人會找方法,都各有優缺點,都是合理的選擇。
.
但是,如果是要改善自律神經失調,
還是要「找方法」,
因為,找方法,才有機會改善自律神經失調,
同時又要冒險,
因為如果找到的方法並不適合,或者是方法不對,
有可能讓症狀變得更差。
.
所以有些人會說,
「我有找方法,我有嘗試過了,結果更不舒服啊。」
「我有練習腹式呼吸,結果過度注意呼吸反而更緊張。」
「我有去看過醫師,結果吃了藥更不舒服。」
「我有提早到10點去睡,結果還是睡不著啊。」
「我都安排自己去運動,結果反而更頭暈了。」
.
於是乎,又會退回原地,選擇留在原地。
雖然都是不舒服,但是至少是熟悉的狀況,
不舒服,也只好忍受著,也就不敢再嘗試了。
.
「找方法」,有機會改變現況,
我們都是希望能夠改善現況,
如果反而讓現況更差,那不如一動不如一靜吧,
可是,
也只有「找方法」,才能改善現況。
.
把前面的句子拿來看,
你會發現,這些方法,也是有效的,大家才會分享。
.
「我有練習腹式呼吸,腹式呼吸真的幫助放鬆,身體比較輕鬆了。」
「我有去看過醫師,吃藥以後可以比較好睡,恢復>消耗,症狀減少了。」
「我有提早到10點去睡,真的睡比較充足,精神好很多。」
「我都安排自己去運動,結果身體比較沒那麼緊,氣色也變好了。」
.
所以,看起來,既然這些方法還是有效的,
那麼,為什麼沒有發揮作用、沒有改善呢?
.
找理由,並不是只有一種理由,
但是找的理由再多,還是選擇停留在原地。
.
找方法,當然也不是只有一種方法,
這個方法沒效,也許不是方法不對,
而是因為本來不熟悉,還沒有掌握關鍵啊。
.
換個句子試看看:
「腹式呼吸真的幫助放鬆,所以我要怎麼掌握腹式呼吸呢?」
「吃藥以後可以比較好睡,所以我要找哪位醫師、怎樣溝通吃藥的狀況?」
「如果提早到10點去睡,怎樣做才可以幫助入睡呢?」
「我都安排自己去運動,要掌握哪些運動原則呢?」
.
或許,我們不是完全放棄找方法,而是調整方法。
.
不是路到了盡頭,而是應該要轉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