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六答客問 1120
.
我們的答客問,好像都沒有直接寫下答案?
.
試這樣子嗎?
答案都是直接提供的,open book,
答案就是消耗與恢復原則。
.
恢復>消耗,症狀會改善或復原。
消耗>恢復,症狀會持續或復發。
.
剩下的,就是你怎樣來掌握原則,
是你要來學習掌握原則,而不是其他人,
如果心中還有疑惑,
詳盡的自我觀察,
就是必要的。
.
.
.
#留言1
葉新新
請問醫生,一個壓力事件發生後,為何身體會疲乏這麼久呢?休息了快兩個禮拜,還是很累,身體承受的疲累似乎是頭腦無法想像的大,而且可能會持續很久,是不是其實頭腦還沒有真的解除壓力狀態,或是身體習慣緊張壓力狀態呢?。另外是因為季節秋乏嗎?
謝謝醫生。
.
補充提問:
「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請補充舉例:生活中遇過什麼壓力事件,什麼時間?在哪裡?是誰?怎樣影響你的身心?你又是用什麼方法因應壓力?效果如何?
.
補充內容:
上個月,因為某因素回到原本離開的團體,裡面有曾經的交往對象,
因為之前交惡所以總有不自在,最近更正面衝突,又無法離開該團體,
近日已跟對方告知日後像陌生人,不相往來,
但即使表面裝沒事,心裡各樣情緒都有,有懊悔、憤怒、不解、留戀…
最介意的是自己為何放不下感情,心中鬱悶,似乎只有自己一人還掛心這段感情,對方已全然忘懷,心中感到非常不平衡及悲傷,苦不堪言,以及在團體內學習效果變差,甚至無效,感到焦慮。
另外苦不堪言也會引發焦慮嗎?
以上是我的補充,謝謝醫生。
.
#回答1
看起來,生活壓力還在進行中,
.
壓力事件是消耗,
苦不堪言是負向情緒也是消耗,
天氣變冷也是消耗。
.
「休息了快兩個禮拜,還是很累」,表示還是消耗>恢復,
所以是怎樣的休息?看起來沒有做到恢復。
.
消耗>恢復,症狀就會持續,或是復發。
.
原則不變,依據「恢復>消耗」原則,請問你可以怎樣調整生活來減少消耗、增加恢復呢?
.
面對壓力,可以考慮參考寧靜祈禱文。
.
建議閱讀:「寧靜祈禱文」
https://mednote.blog/2020/02/21/1492597094252287/
.
建議閱讀:「寧靜祈禱文:應用篇」
https://mednote.blog/2020/02/22/1493896684122328/
.
建議閱讀:「寧靜祈禱文:已讀不回應用篇」
https://mednote.blog/2020/02/23/1495218523990144/
.
.
.
#留言2
Wei-Ning Wang
請問醫師我以前是恐慌症發作後腳會不自主顫抖,大概15-20分鐘後才會停下來
最近很恐慌發作比較少發作,但是我發現比較焦慮的時候(通常是晚上)腳還是會顫抖,但如果用力控制是可以讓腳不要抖的~請問為什麼會這樣?有什麼機轉嗎?
.
補充提問:
請補充,1、你覺得恐慌症和自律神經失調兩者之間有什麼關係?
補充2、如果要改善「腳會不自主顫抖」的症狀,就要掌握「恢復>消耗」原則,請問你有做到怎樣調整生活來減少消耗、增加恢復呢?
.
補充內容:
恐慌症就是自律神經失調,極度的焦慮,產生的現象,所以我的腳抖是其中一個症狀。
盡量睡飽,讓自己不要太累,禁咖啡因跟會讓人焦慮的影片或新聞,曬太陽,運動。
.
#回答2
「腳會不自主顫抖」,是自律神經失調的其中一種症狀,
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很多,通常就是會從身體的弱點先出現症狀。
.
恐慌症不是自律神經失調,兩個是不同概念,
恐慌症是強烈交感神經亢奮、極度焦慮,
所以恐慌症患者一定會有自律神經失調,
但是,反過來說,自律神經失調患者不一定會有恐慌症。
.
一般情況下,是不會出現恐慌發作的,
「最近很恐慌發作比較少發作」,表示生活中還是「消耗>恢復」,
「盡量睡飽,讓自己不要太累,禁咖啡因跟會讓人焦慮的影片或新聞,曬太陽,運動」,
感覺有試著減少消耗,增加恢復,
但是結果還是「消耗>恢復」,
找出來,
如果觀察的越仔細,寫得越詳細,
越能夠發現哪裡可能還是消耗太多?哪裡還是恢復不夠?
找出來,
做到「恢復>消耗」,失調好了,就不會腳抖了。
.
閱讀文章:「名詞解釋:恐慌、恐慌發作、恐慌症」
https://mednote.blog/2020/02/03/1471685899676740/
.
閱讀文章:「自律神經失調,為什麼總是困擾很久?」
https://mednote.blog/2020/02/14/1484271461751517/
.
閱讀文章:「消耗&恢復原則:復原與復發」
https://mednote.blog/2021/01/12/1797590453752948/
.
閱讀文章:「最好的恢復是睡眠」
https://mednote.blog/2021/02/23/1828332710678722/
.
閱讀文章:「自律神經失調,需要治療多久?」
https://mednote.blog/2021/03/30/1855906141254712/
.
.
.
#留言3
李欣倫
陳醫師您好!這種天氣轉變容易讓人不舒服嗎?例如:情緒容易起伏、容易敏感焦慮、容易感到有壓力難以放鬆、纖維肌痛症疼痛加重、睡眠也時好時壞等,目前我都有這些不穩定狀況,讓我不是很舒服,很擔心自己又控制的不好又復發了,謝謝陳醫師
.
補充提問:
請補充,依據「消耗&恢復原則」,為什麼天氣轉變容易讓人不舒服呢?請問你有做到怎樣調整生活來減少消耗、增加恢復呢?
.
補充內容:
天氣轉變心情容易不好,疼痛加重好像少了陽光,減少消耗腹式呼吸讓自己放鬆一點,注意保暖,增加恢復規則坐息
.
#回答3
關於「天氣轉變心情容易不好」,為什麼會這樣呢?
還是參考「消耗&恢復原則」。
.
記得把「消耗&恢復」放在心底、時時練習、時時複習。
.
人體是恆溫動物,為了維持體溫,就需要消耗能量,
天氣變冷,為了維持體溫,就需要消耗能量,「增加消耗」,
如果天氣變冷,沒有跟著添加衣服,「增加消耗」,
飲食習慣沒變,還是生冷飲食,也是「增加消耗」,
晚上變冷了,有些人還是會開冷氣、開電風扇,容易著涼,「增加消耗」,
還是習慣晚睡,晚上變冷就更容易累,「增加消耗」,
天氣變涼,通常是會比較好睡的,可以「增加恢復」,
但是如果房間太冷、睡不安穩,沒有好好睡覺,就會「缺少恢復」。
.
閱讀文章:「天氣變冷,直接影響自律神經」
https://mednote.blog/2020/09/30/1707616346083693/
.
閱讀文章:「天氣冷、症狀多:消耗與恢復」
https://mednote.blog/2020/10/19/1724750931036901/
.
閱讀文章:「寒流到、聆聽身體的訊號」
https://mednote.blog/2020/11/30/1763686890476638/
.
閱讀文章:「當你覺得冷,身體已經太冷了」
https://mednote.blog/2019/10/19/1347839408728057/
.
閱讀文章:「自我覺察:手冷症候群」
https://mednote.blog/2019/10/20/1348201385358526/
.
閱讀文章:「手冷就是在掉錢」
https://mednote.blog/2020/11/14/1747717515406909/
.
閱讀文章:「天氣濕冷,回家後的順序很重要」
https://mednote.blog/2019/12/21/1416009461911051/
.
閱讀文章:「快快冷與慢慢冷:一樣都會冷」
https://mednote.blog/2021/01/09/1795562940622366/
.
閱讀文章:「洋蔥式穿法」
https://mednote.blog/2020/12/28/1786172548228072/
.
閱讀文章:「寒流來襲,做好保暖,更要做到取暖」
https://mednote.blog/2020/12/10/1771927579652569/
你必須登入才能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