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六答客問 1016

週六答客問 1016
.
留言提問,記得要寫後續的補充內容,
練習回答,增加自我覺察,可以對自己有更深瞭解、更多認識。
.
.
.
#留言1
每次的恐慌症發作好像都容易在一件壓力很大的事情or工作結束之後發生!!印象深刻的首次發作是在大學畢業那年,自己必須找正職工作(不顺利)又要單獨留宿打工(怕黑怕鬼怕壞人),空無一人的宿舍,到了晚上其實自己非常害怕卻一直告訴自己沒關係!可以的!結果在室友終於回來的那個半夜,發作了⋯
.
#補充提問
恐慌發作的條件是虛+亢,你能用虛+亢的兩個因素,回頭來看那個半夜為什會發作,作為補充內容。
.
建議閱讀:「恐慌發作的條件:虛+亢」
https://mednote.blog/2020/02/06/1475070402671623/
.
#補充內容
複習一下受益良多。
.
#回答1
恐慌發作的條件:虛+亢。
「壓力很大」或「工作結束之後」,基本上都是過度消耗,你沒有講的是那段時間睡眠如何?通常是睡眠不好,就是缺少恢復的狀態。消耗>恢復,那段時間就是「虛的狀態」。
「自己非常害怕」,就是進入戰鬥狀態,進入「亢的狀態」。
.
如果弓箭上的弦,沒有繃緊,「稍微碰一下」,是不會有影響的;而如果弓箭上已經拉開、是繃緊的弦,「稍微碰一下」,箭就射出去了。所以很多人會疑惑,我只是稍微碰一下啊,以前這樣做也沒事啊,
.
建議閱讀:「恐慌發作的原因:生理因素 > 心理因素」
https://mednote.blog/2020/02/04/1472778816234115/
.
.
.
#留言2
想知道去找陳醫生看診,可以透過把脈等中醫看診診斷的方式,瞭解到憂鬱症或自律神經失調好了嗎?一年前去看過您的診,但那陣子很糟,基本都是很想睡,您也說我還在生病,還沒醫好就出國了。想確認一年後的我,現在沒像那時那麼糟,但是不是身體仍然處在生病狀態。
.
#補充提問
請補充說明,你如何自行評估自律神經失調的程度?什麼情況是很糟的狀態?什麼情況是仍處在生病狀態?又,什麼情況是你認為已經復原的狀態?
.
#補充內容
沒有收到補充內容。
.
#回答2
把脈是評估失調程度的其中一個部分,並不是全部。
自律神經失調就是生活失調、身心失調,所以必須要增加自我覺察,瞭解自己的現況。
狀況好,可以多做一些事;
狀況不好,就要增加恢復,減少消耗,不然幾乎是一定會復發的。
.
如果自律神經失調不知道什麼原因好了,生活失調沒變,都可能會復發;所以自律神經失調的治療,認識到吃藥可以幫助什麼,除了吃藥之外,掌握原則,是可以避免復發的。
.
閱讀文章:「自律神經失調:吃藥能夠幫你什麼?」
https://mednote.blog/2019/09/21/1320918908086774/
.
閱讀文章:「完整瞭解自律神經失調」
https://mednote.blog/2019/04/06/1048193005359367/
裡面有一篇「自律神經失調的程度」。
.
#後續補充內容
我去年狀況不好時,覺得白天都很想睡,晚上又不好入睡,精神很差,能量很低。所以看診時,您認為還在生病。此外,我如果容易低落,甚至想自殺,或是吃東西困難,我都認為是失調。今年情況還是偏不穩定,三次進食困難,體重快速下滑,四次想自殺,有入睡困難。但最近以上情況好些,但因為用抗鬱劑已經吃了三年了,所以在思考是不是比較好…,也想知道自己是不是處在復原狀態。但省思自己的能量,還是有點不太穩定的感覺,一下緊張,一下情緒稍低,一下又好像沒事
.
閱讀文章:「消耗&恢復原則:復原與復發」
https://mednote.blog/2021/01/12/1797590453752948/
.
閱讀文章:「自律神經失調,需要治療多久?」
https://mednote.blog/2021/03/30/1855906141254712/
.
閱讀文章:「復原需要穩定,穩定維持久一點」
https://mednote.blog/2021/04/30/1879104928934833/
.
.
.
#留言3
醫師好:
之前年輕的時候得了憂鬱症恐慌症,吃了十幾年的藥,也無奈的打算與它們和平共存,就想的慢性病的患者那樣。結果自從時常頭痛頭暈或暈眩或眼冒金星的~就是全身都覺得不舒服,又多了一個病名,自律神經失調。
十幾年的折磨影響著生活更嚴重影響工作,到底自己是怎麼把自己搞成這樣地步的
.
#補充提問
自律神經失調跟壓力有關、跟生活失調有關,所以要請補充,你認為自己是怎麼把自己搞成這樣地步的呢?
.
#補充內容
記得從小到出社會,我的個性很內向安靜,甚至是有點孤僻。我不敢主動跟同學或同事說話,通常都是對方先跟我說話,我才會回答她們。前陣子才知道我有適應障礙的困擾,從小學到高職,我都是哭著上學一直到適應人事物為止。尤其是國中時候嚴重到每天中午時間就趴著哭了快一整個學期。
我的生活圈很小,像是溫室裡的花朵那樣,求學時期被管教不能出去玩。久而久之我也習慣待在家裡,但這造成我出社會後吃了很多苦。
被欺負,被孤立,我壓抑低落的情緒,和被誤會的難受,感情壓力和工作壓力讓我克制壓抑到終於爆發成憂鬱症後來又加上了恐慌症。
.
#回答3
心理影響身體,身體影響心理。
感情壓力、工作壓力,都是消耗,消耗>恢復,身體就不行了,就會出現各種症狀、各種疾病。
憂鬱症恐慌症一定有自律神經失調,所以並不是多了一個病名,而是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就是這樣跑來跑去的。
頭痛頭暈或暈眩或眼冒金星,都是失調症狀,表示目前的生活是「消耗>恢復」。
最好的恢復是睡眠,沒有看見你提及睡眠的狀態,所以無法評估恢復;睡眠是你跟自己的事,跟同學跟同事沒有關係的。
.
閱讀文章:「消耗&恢復原則:復原與復發」
https://mednote.blog/2021/01/12/1797590453752948/
.
閱讀文章:「自律神經失調:睡眠是復原關鍵」
https://mednote.blog/2020/08/20/1667161130129215/
.
閱讀文章:「自律神經失調:睡眠與他的朋友」
https://mednote.blog/2020/08/21/1669881423190519/
.
閱讀文章:「自律神經失調與壓力:消耗與恢復原則」
https://mednote.blog/2020/02/28/1501553896689940/
.
.
.
#留言4
老師你好 我了解掌握原則就是恢復>消耗就會好
但是在一則文章上說
身體符合恐慌發作條件就會恐慌發作 就算當下心情也可以 也沒有什麼問題!
那要怎麼去預防身體符合恐慌發作的條件呢?
因為這陣子有在保持恢復狀態 但在恢復的過程中還是總覺得頭暈 耳鳴 身體發麻的一些不適
是不是只要身體符合恐慌發作條件就要馬上吃醫生開的藥下去平衡呢?謝謝老師
.
#補充提問
請補充說明,在生病之後,生活中有做了那些調整來減少消耗?然後有作哪些調整來增加恢復呢?恢復的效果如何?
.
閱讀文章:「這週是消耗多?還是恢復多?」
https://mednote.blog/2021/03/10/1840064299505563/
.
#補充內容
這幾天都在家休息 睡覺 減少消耗增加恢復
也沒有多做什麼事 但是就是身體一直符合恐慌發作條件 吃藥睡覺
睡覺起來有時候好 有時候不舒服感覺強烈
.
#回答4
對的,恢復>消耗,症狀會復原;消耗>恢復,症狀會復發。
你已經盡力做到「減少消耗、增加恢復」,
但是症狀還是會出現,
我們就要來評估,
你認為有增加了恢復,恢復效率可能不好,
你認為減少消耗了,可是可能有些活動還是屬於消耗。
這就需要透過你的觀察與紀錄找出來。
.
例如說:「睡覺起來有時候好 有時候不舒服感覺強烈」,
就可以評估自己的睡眠狀況。
.
至於服藥方面,治療以穩定為原則。
症狀本身也是消耗,服藥減少症狀,增加穩定也是重要的。
.
閱讀文章:「睡眠狀況的自我評估」
https://mednote.blog/2020/04/19/1559138217598174/
.
閱讀文章:「怎樣評估能睡好?醒來有精神」
https://mednote.blog/2020/09/12/1689583147887013/
.
閱讀文章:「消耗與恢復:容易忽略的消耗」
https://mednote.blog/2021/01/20/1803392436506083/
.
閱讀文章:「娛樂不等於放鬆」
https://mednote.blog/2019/08/24/1298569213655077/
.
閱讀文章:「你緊張嗎?無聊也會緊張」
https://mednote.blog/2020/09/28/1705782942933700/
.
閱讀文章:「判斷吃藥or不吃藥的參考原則」
https://mednote.blog/2019/08/30/1303250589853606/
.
閱讀文章:「自律神經失調:吃藥能夠幫你什麼?」
https://mednote.blog/2019/09/21/1320918908086774/
.
閱讀文章:「治療以穩定為原則」
https://mednote.blog/2019/05/13/1222015214643811/